电镀与精饰

欢迎订阅电镀与精饰

 

0 前言

海拉尔供电局海东集控站所辖子站35kV河东变电站9月9日巡视中发现,10kV备用线923断路器高压室有异味,经检查确认10kV高压室内电流互感器三相均有污闪,当即申请将备用线923断路器由运行转入检修,并对电流互感器外壳进行绝缘试验,绝缘值已降至零,更换后恢复备用运行。同日对电流互感器现场状态进行了调查和综合技术分析,分析结论为:电流互感器外壳材料失效与接线板金属腐蚀造成的安全隐患。为今后的电力系统安全生产提供了有效地理论技术依据。

1 技术参数与宏观状态

1.1技术参数

10kV高压室内电流互感器系浙江某电器厂生产,型号为LZZBJ9-12/175b/S4型,额定动稳定电流112.5kA,电流比400/5,出厂序号6341,出厂日期2004年9月。

1.2电流互感器外壳材料

LZZBJ9-12/175b/S4型电流互感器浇铸外壳主要化学物质为E39B环氧树脂、E39D固化剂、增韧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

1.3宏观现状

宏观观察10kV高压室内三台同型号电流互感器接线板均有脱锌腐蚀液相灼烧痕迹;电流互感器外壳表面普遍存在不规则的粘稠状液体“露珠”,直径0.5~4mm,高度在0.1~2mm之间;主要灼烧积碳痕迹在一、二次接线器之间的两端侧面,及标签和环氧树脂铸造模板搭接沟处,且靠10千伏高压室里侧闪络较重。图1是电流互感器里外接线端,图2是闪络区、粘稠状液体“露珠”及pH值测试点。

图1 电流互感器宏观现状

图2 电流互感器闪络区与pH值测点

2 缺陷产生与原因的分析研究

2.1表面介质理化分析途径

表面介质理化性能分析分为四个步骤:①表面液体“露珠”粘稠性判断。用探针对“露珠”检验,观察色度、拉丝、扩散等迹象;②可溶性分析。用来判断“露珠”液体所属范围,即水、有机物、分子属性等;③pH值测试。用广泛pH试纸检测“露珠”的酸碱范围,再用精密pH试纸确定pH值;④分析调查比对。分析壳体的化学合成材料,找出可能发生析出物的主要成分,用标准物质比对。

2.2表面介质理化分析结果

表面液体性质为非潮湿凝结水,少量情况下无色透明,液体物质呈粘稠状,不溶于纯水,溶于酒精,pH值4.,主要化学成份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3 缺陷与原因分析

今年多雨空气潮湿,且备用线923断路器常年所带负荷较小,室内温度相对较低,湿度相应较大。根据环氧树脂浇铸物特性,特别是增韧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具有水抽出性,当电流互感器运行在温度较低、环境相对空气湿度大条件下,该物质的环氧树脂亲合能力降低,水抽出性增强。由于长期处于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析出的粘稠液体不断的在电流互感器表面聚积,同时共析有机酸类物质,最终形成可见的“露珠”,引起了环氧树脂浇铸壳体化学配比的改变——材料失效。在电流互感器浇铸外壳模板搭接沟缝处,是毛细管现象产生和形成此次导电通道的主要途径;另电流互感器测量端贴有不干胶标签,不干胶标签化学成分为改性聚丙烯酸脂类,具有有机物相似相溶性,与共析有机类物质在不干胶标签四周和折皱处形成共溶毛细管导电通道,二者的毛细管导电通道的形成,构成了闪络的先决条件,闪络后留下污闪碳黑。10kV高压室内三台同型号电流互感器靠里侧空气流动性相对较差,粘稠液体析出量相对较大,闪络和端子排腐蚀情况也较为严重。

根据电流互感器外壳组分和韧性判定,该电流互感器增韧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使用比例偏高,值得注意的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优级品呈中性,绝缘性能良好,而析出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混合物中含有强电解质有机酸,具有良好导电性能,因此,该产品添加的组分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是此次闪络的重要原因。

4 结论

这是一起设备器件本身在一定条件下的材料失效析出危害安全运行的污闪典型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电网设备化学技术监督的死角,反映出单一的油务检测的局限性和单一性,将污闪类技术问题纳入化学技术监督的范畴,实现由看结果到重过程的意识转变,进一步完善电网化学技术监督检测体系,配备必要的化学技术监督人员,建立电网电器、化学协同机制,更好的为电网的安全运行服务。

措施与建议:

(1)为杜绝此类闪络的再次发生,更换所有同型号电流互感器;

上一篇:电镀与精饰年征订启事
下一篇:没有了